2006年3月6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社会妈妈”进校园送温暖
温岭为“空巢”孩子再找一双遮风挡雨的翅膀
本报记者 李稹 通讯员 俞明德 张丽芬

  这两天,温岭泽国二中的学生们还念念不忘前几天的“饺子大餐”。3月2号那天,一群穿着各式制服的阿姨走进校园,手把手教孩子们包饺子。那是温岭市委政法委组织的“社会妈妈”志愿者。孩子们学着、笑着,可开心了——他们很久没有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了。
  温岭有近40万人在外办厂经商,他们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生活无忧,但关爱无着。“许多‘空巢’孩子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,内向孤僻,有的孩子还因此走上了歪路。”温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明华对记者说,“社会妈妈”为这些孩子送上了爱心,更为这些孩子把正了生活航向。
  温岭市委政法委在“情系平安校园、结对空巢学生”为主题的法制进校园爱心关注活动中,在泽国第二中学组建了“社会妈妈”志愿者队伍,和该校39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“空巢”学生结成了对子。“‘社会妈妈’把法律问题咨询箱放到了学校,为孩子们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,还以案说法为学生们上生动活泼的法制课。”泽国二中校长林定泉告诉记者,“15岁的学生李建英和女警陈淼结成了对子,小李过几天还要去‘陈妈妈’家做客呢。”
  记者了解到,在温岭,关爱“空巢”学生可不只“社会妈妈”们在行动,该市温西中学推出的“空巢”学生“德育监护人”制度,使“德育监护人”成为“空巢”学生的编外亲人,也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。
  温西中学副校长谢林秋告诉记者,该校目前有25个“德育监护人”,首批参与的学生有53名。学生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的“德育监护人”,然后家长和老师签订一份委托协议书。协议书把“德育监护人”和家长的“义务”规定得非常细致,如“德育监护人”要管理和监督结对学生的生活费使用,每周一次交心谈心,每月一次共度周末等,还要求外出的家长每周至少与孩子通一次“亲情电话”。一些学生说:有社会关心,我们一手挽着好妈妈,一手牵着亲妈妈,现在不孤单了。